新时代·我在中国|外国人的“彩云之南”
百无一堪网
2025-04-05 20:36:34
《香港01》報導指該女子為涉及「初選案」的醫管局員工陣線前主席余慧明,因保釋期間發表有合理理由被視為危害國家安全的言論和行為,有關言論與她在社交網站發布的帖文有關,因而被捕。
若繼續待下去,當然也不會有升遷的機會。若是正式訓導人員就有退職金可領,當代用教員則無此恩典,即使他半生比其他教員努力數倍,也只落得這樣的結果。
相較之下,難怪洪宏東氣憤不平和悲傷難抑了。」龍瑛宗〈勁風與野草〉的杜南遠在銀行上班,已有五年經驗,負責台灣人存戶存款工作,戶多而存款少,但新進日人行員則負責內地人存戶,戶少存款餘額大,待遇較佳工作又較輕鬆,讓他心裡很不是滋味。此外,日本為避免開啟殖民地人民思想,甚至禁止台灣子弟學習政治學、法律學、哲學等人文、社會科學。楊逵〈模範村〉的陳文治,考上文官考試,老活動不上個差事,友人劉見賢心生感慨:「生不逢時嘛,寶玉變了石頭......唉,這也是我們台灣人的命運啊。文:仰望自己的天星 一、本島人内地人涇渭分明 1895年,清、日簽訂馬關條約,台灣、澎湖割讓日本,開始日本長達半世紀的對台殖民統治。
當時台灣人內心的苦悶,由此可見一斑。殖民的不平等待遇,更是令人不滿。殊不知方才闔眼沒多久,公務機電話鈴竟然又響了。
」傑米絲毫不給我任何拒絕的機會,電話就掛斷了。明明好好的除夕夜,白天還來如此多手部外傷,開刀一整天,連午餐都無法抽空進食,實在已經飢腸轆轆。我溯著時光之河,回到幾年前的除夕夜,那是一個寒慄的夜晚⋯⋯ 「育瑩,來吃火鍋。傑米和敏鎬嘴上吃得狼吞虎嚥,一邊還能和護理師談笑風生。
」 急診現場看起來一片混亂,救護車一次送來了多位超過70%體表面積燙傷的病患。婷婷的姐姐睡在一旁的陪病床上,亦沒有察覺到任何異狀。
我用本體感覺摸到公務機,緩緩張開眼,螢幕上顯示來電,又是傑米? 「喂,學長,我好飽,真的吃不進去了嘛,我要掛牌禁止餵食了啦。方入女醫師值班室,我就踉蹌地倒在床上。心腎衰竭狀態,把腳截肢或許可以延長生命,但能延長多久沒人說得準。差點忘了說,他被叫做「敏鎬」,是因為顏值能打韓星李敏鎬,絕對不是因為本名唸起來發音有幾分相似。
不截肢一定不可能過關,但卻一時半刻死不了,只是無意義地拖延。雖然各自有各自的職務範圍,但也可以互相請求支援。「我好飽,不能再吃了,先回值班室休息一下。我還以為是急診的會診,頓時間鬆了口氣。
但過年期間,其實每天都不平靜,雖然醫院嘗試縮減床位,讓醫護人員得以有返鄉過年的機會,但外傷和嚴重的內科疾病並不因過節而減少根據陶恒生的回憶錄,馬來亞工礦公司、大石水泥公司的建立,除了有初期從台灣過來的台籍工程師提供技術外,也招攬了許多留台背景的大馬僑生工程師。
享年61歲的李良榮,大半生在中國大陸戰場,人生最後18年中的最後10年在南洋,在馬來西亞的時間比台灣還長。回顧李良榮一生的貢獻,其墓碑已被遺忘多年令人不勝唏噓,也許未來墓碑的維護,中華民國台灣政府應更重視才對。
1967年6月2日,李良榮在上班途中發生車禍過世,享年60歲,遺體就葬在怡保近郊的打捫基督教墓園,中華民國一代名將就長眠於此。1957年,李良榮與林添良獲馬國政府成立「馬來亞工礦公司」,是首家由馬來亞華人成立的水泥公司(此前由西方公司掌控),而水泥的生產設備皆由台灣產製,兩年後陶恒生也赴馬來亞工礦公司任職。陶恒生回憶錄記述,6月6日出殯當天,送殯的海內外親友多達500人,包括大石水泥創辦人陳六使、中華民國駐馬總領事張仲仁等,而陶恒生率領追隨李將軍最久的12名幹部,肩扛靈柩步出教堂,將棺木安置上靈車。大石水泥廠設於面積約有25英畝的大石工業區,該廠更是當時亞洲第一座無煙塵水泥廠。馬來西亞霹靂州是一個華裔人口眾多的州屬,其中首府怡保,更是由下南洋的華僑開埠的城市,早年孫中山更來此宣揚革命,因此這座城市有不少與中華民國相關的遺跡。霹靂州留台同學會前會長、大石水泥廠前行政總監許顯儒(84歲)告訴我,早年大石水泥廠的重要骨幹,都是留台校友。
李良榮是在1955年開始到南洋發展,投入馬國水泥產業的建設。志業永彰無論是陶恒生的回憶錄,或是許顯儒的追憶,對大石水泥董事經理李良榮的印象,都是相當勤奮、嚴肅,對下屬管理相當嚴格的一個人。
至於獨立後的民國遺跡,鮮為人知的是,曾是領導古寧頭大捷的中華民國將領李良榮,就長眠於怡保。我們問守墓的印裔工友「1967年過世的墓碑會在哪一區?」對方便帶我們到靠近入口處一帶的墓地,不到3分鐘,我們便找到了李將軍的墓碑。
擔任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,兩年後退役,並擔任台灣啟信實業公司常任監察人。根據大石水泥廠前廠長陶恒生的回憶錄《椰風蕉雨話南--海外工程憶往》記載,大石水泥公司是由台灣提供人力、技術所建立的,而其中一位創辦人就是李良榮將軍。
Photo Credit:關鍵評論網/杜晉軒位於怡保打捫基督教墓園的李良榮將軍墓。台灣與大石水泥筆者出生於馬來西亞怡保市,這裡有「小桂林」的美譽,因為這裡擁有喀斯特地形,是一座石灰產業發達的城市,而佇立在怡保打昔區(Tasek)的大石水泥廠(Tasek Cement),更是令怡保人印象深刻的地標。值得一提的是,陶恒生的父親,就是曾為蔣介石執筆《中國之命運》、《蘇俄在中國》等書的政治家、學者陶希聖(曾是中華民國國策顧問)。直至最近我研究故鄉的歷史才知道,原來大石水泥廠的發展,與台灣有千絲萬縷的關係。
根據印裔工友的說法,李將軍墓已多年無人來打理,但好在整個墓園他有定時除草,因此不會雜草叢生,但墓碑上的字跡早已褪色。當時許顯儒正是那12名幹部之一,他告訴我已多年沒再去打捫基督教墓園追思李將軍,已忘了墓碑的確切位置。
令人有點意外的是,李將軍墓碑乍看下沒有中華民國元素,除了寫祖籍福建同安,並沒有寫民國紀年...不過在印裔工友的進一步清理淤泥後,墓碑下方的字跡再度重見天日,看見了墓誌銘「志業永彰」、「良榮同志 千古」,而左下角的印章與題字,就是蔣中正。接著在1962年,著名的新加坡華商陳六使聯合李良榮將軍成立怡保大石水泥公司,由陳六使任董事長,李良榮擔任董事經理。
2022年3月4日,我和友人抵達了打捫基督教墓園,和馬來西亞的一般華人義山(墓園)相比,這裡的墓碑排列顯然工整許多。許顯儒表示,雖然李良榮已退役,但大家還是尊稱他「李將軍」,而大家也確實被李將軍的威嚴所臣服。
至於跟隨李良榮北赴怡保的陶恒生,則擔任廠長,一待便是14年。如客屬公會曾是中華民國駐怡保領事館,而各籍貫會館也有民國政要的題字,如蕉嶺會館的牌匾由謝晉元題字,而這些都是馬來亞於1957年獨立之前的事情了。Photo Credit:關鍵評論網/杜晉軒李良榮將軍的墓誌銘「志業永彰」Photo Credit:關鍵評論網/杜晉軒李良榮將軍墓碑上的蔣中正章回看歷史,李良榮將軍不只是領導古寧頭戰役有功的一代名將,也是推動馬來西亞水泥產業的重要功臣,也許還可以這麼說,李良榮才是現代台灣「南向」的先驅。Photo Credit:關鍵評論網/杜晉軒許顯儒先生。
明明好好的除夕夜,白天還來如此多手部外傷,開刀一整天,連午餐都無法抽空進食,實在已經飢腸轆轆。1948年10月至隔年1月接任福建省主席,1949年10月爆發古寧頭戰役時,李良榮任陸軍第二十二兵團司令部中將司令官,因戰役勝利而在隔年獲頒四等寶鼎勳章。
沒想到就在6月2日,李良榮開黑色賓士轎車上班途中,不知何故撞上大石水泥工廠大門右邊的水泥大門柱,最終送醫不治身亡享年61歲的李良榮,大半生在中國大陸戰場,人生最後18年中的最後10年在南洋,在馬來西亞的時間比台灣還長。
如客屬公會曾是中華民國駐怡保領事館,而各籍貫會館也有民國政要的題字,如蕉嶺會館的牌匾由謝晉元題字,而這些都是馬來亞於1957年獨立之前的事情了。根據陶恒生的回憶錄,馬來亞工礦公司、大石水泥公司的建立,除了有初期從台灣過來的台籍工程師提供技術外,也招攬了許多留台背景的大馬僑生工程師。